辽宁:协同创新推动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2014-11-14 10:25:46 来源:中国化工仪器网尽管辽宁省高校和科研院所数量在全国排名靠前,综合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却并不相称,有业内人士分析,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省内转化率不高是主要症结。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06-2013)》显示:2006年以来,辽宁创新能力综合指标排名呈波动下滑趋势,2013年位居全国第11位,企业创新、创新绩效综合指标均比上年下滑了2个位次,企业创新中企业研究开发投入排在第15位。
企业是经济活动的基本单元,能够敏锐把握市场对创新的需求,是无可置疑的“技术创新主体”。但记者在走访中看到,有创新意识并肯为此投入相当资金的企业依旧不多。
来自辽宁省科技部门的一份统计数据也支持了这一说法。目前辽宁省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省内转化率只在四成左右。很多有市场前景的科技项目因种种原因没能在辽宁落地,这不能说不是一种遗憾。
基于当前大量创新资源、创新人才聚集在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现实情况,省科技厅在今年年初科技工作会上特别强调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重要性。通过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更好地发挥各创新主体的作用,形成强大的创新力量。这其中,研究所的市场化意识、企业的创新意识和政府推力缺一不可。
科技副职是中科院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需求,选派科研或管理骨干到地方政府、职能部门或企业集团任副职领导职务的一种院地合作方式。科技副职的主要职责是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经济水平或创新意识没有发展到一定程度,市场对科技的需求就不会非常旺盛,这就需要以政府为主进行推动,通过建设平台来进行成果转移转化,为未来创新蓄力。
辽宁省和中科院沈阳分院积极合作,逐步建立了 “平台中心 科技副职 科技特派员”的符合辽宁省情的院地合作工作模式,在鞍山、丹东、营口、阜新、铁岭、沈阳建立了沈阳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分中心,至今在全省已搭建企业技术中心合作机构21个,共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57个,共建院士工作站21个。
中科院沈阳分院副院长马越红介绍,今后将在辽宁推进区域性创新平台和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结合地方需求开展更有针对性的院地合作,在条件相对成熟的城市,建立起更多的沈阳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分中心,选派出更多的科技副职与科技特派员,为地方创新能力的提升与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关阅读
- • 新型CAR-T细胞治疗癌症的研发策略和临床转化 2023-08-08
- • AI自动化时代下,未来实验室需要何种人才? 2023-08-08
- • 新型无辐射磁粉成像扫描仪面世 2023-08-01
- • Nat Commun:重编程DNA合成血细胞,可装载几乎任何药物分子,用于对抗癌症和超级细菌 2023-07-19
暂无评论
- 网友评论:
- 已有0条评论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益择网”或“益择网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益择网,转载或摘编请必须注明益择网, http://www.51select.com/ ,用作其他用途请务必联系本网 。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或会员自行上传的资料,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或会员自行上传的资料,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