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专题: 这十年,四川科技新第一
863-02-25 13:52:43 来源:中国科技网●“地奥心血康胶囊”成功获准欧盟注册上市,开辟中药作为药品正式进入欧美市场的先河
●“多晶硅副产品四氯化硅化学法处理和综合利用”项目第一次突破我国无法连续生产高纯有机硅中间体的技术难题
●全国率先启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将带动实现产值12000亿元以上
这十年,四川建设西部科技创新高地的战略目标进一步确立。2005年,四川省委、省政府作出《加强自主创新,走创新型发展道路的决定》,确立了建设创新型四川的战略目标;2010年,进一步确立了建设西部科技创新高地的战略目标。四川科技工作围绕着整合科技资源、提升创新能力、加快成果转化的工作取向,“高位求进,加快发展”,全省科技系统创新思路,攻坚克难,奋力推进自主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建设西部科技创新高地做出积极贡献。
这十年,四川科技创新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全省创新队伍不断壮大,目前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34万,居西部第一、全国第七;研发(R&D)人员13万,居西部第一、全国第九。拥有政府属研究与开发机构212个、企业科技机构1010个,高等院校93所,国家重点实验室1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个,研发机构总数稳居西部第一。建成省级以上创新型企业866家,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21家,居西部第一,全国第七。
这十年,四川创新投入持续增长,2011年全省财政科技拨款达到45.7亿元,是2006年的3.1倍;省本级财政科技拨款10.9亿元,是2006年的2.7倍。全省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达到294亿元,是2006年的2.7倍。创新产出成果丰硕,2011年四川29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全省专利授权8.28万件,是“十五”期间总量的4.17倍;其中发明专利6387件,是“十五”的3.15倍。
诞生西部首个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
2010年6月,科技部等八部委确定四川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份之一,这也是我国西部第一个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标志着四川正迈步全国依靠科技创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第一梯队”。到2015年,四川将培育依靠创新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创新型企业1500家,构建支撑“7+3”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进步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100家,技术创新服务平台500家。
世界首创用三氧化二钒制取氮化钒工艺技术
这十年,四川创新型企业建设生机勃勃。攀钢集团高速铁路钢轨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高速铁路钢轨的历史;在世界首创用三氧化二钒制取氮化钒的工艺技术,打破了美国垄断全球氮化钒市场的格局,其钒氮合金产品研发及产业化技术研究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德阳中国二重制造“2250热轧机”开启了我国冶金成套设备出口欧洲的先河。
组建我国第一个多晶硅产业技术联盟
这十年,四川各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速组建。2009年,我国第一个多晶硅产业技术联盟“中国多晶硅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由11家国内多晶硅材料生产企业、研发单位组成,王占国院士等14位专家参与该联盟,目前已被列入国家试点。通过完善市场导向机制、创新投入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和活力激励机制,目前,四川省已引导成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101家。
建成全国唯一一个国家级中药现代化基地
这十年,四川各级高新区、产业化基地、农业科技园区“遍地开花”,形成支撑发展的“产业新域”。2009年,国家(四川)中药现代化基地通过验收,作为我国第一个经科技部批准建立的中药基地和全国唯一一个由科技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科学院与地方政府共建的国家中药基地,四川为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目前,全省中药产值达到400亿元,居全国前列,建立和完善了国家级研究开发中心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地奥心血康胶囊”成功获准欧盟注册上市,开辟中药作为药品正式进入欧美市场的先河;在全国首批开展了药品电子商务试点,建成了西部最大的药品物流配送中心、基地信息中心。
成都高新区成为四川第一个“千亿园区”
目前,四川已建成成都、绵阳、自贡、乐山4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乐山、广安、雅安3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9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7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以及各类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园区和基地。成都高新区201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456亿元,成为全省第一个“千亿园区”;绵阳科技城培育军民融合高新技术企业100余家,军民融合产业产值达到600亿元。
全国率先启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
这十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坚持将科技创新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体战略,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强自主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意见》,编制实施《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实施方案(2011—2015年)》等,以节能环保、低碳经济为方向,加快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和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科技成果应用。
2011年,四川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提出“十二五”期间,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带动实现产值12000亿元以上。去年8月,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多晶硅副产品四氯化硅化学法处理和综合利用”项目在成都通过验收,第一次突破我国无法连续生产高纯有机硅中间体的技术难题,生产出了99.9%高纯烷氧基硅烷产品。项目参与企业负责人牟浩斌表示,未来仅该项目企业可实现年产值7.5亿元。统计显示,2011年四川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622.2亿元,是2006年1350亿元的4.9倍;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1.3%,比2006年提高4.3个百分点。
首次明确大骨节病发病机制
这十年,四川科技事业在服务民生领域成就卓著。“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大骨节病综合防治研究”于今年7月通过验收,该项目第一次明确环境因素在大骨节病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遗传因素是该病的主要易感因素;第一次发现大骨节病的早期诊断方法,探索出该病中医症候规律,提出了中医诊断和中医综合优化治疗方案;第一次建立大骨节病地理信息系统、临床资源数据库、生物标本库、远程信息平台等,为大骨节病长效防控提供了科技支撑。
国内第一次组织牧民帐篷专项研究
2008年,在四川省委、省政府开展“帐篷新生活”和“牧民定居行动”总体部署下,四川科技部门在国内第一次组织开展牧民帐篷专项研究,研制出一批保温、隔热、阻燃、防雨雪、轻便耐用,结合当地文化特色的牧区新型帐篷,建立了一批牧民定居科技示范点,改善了牧民生活质量。
站在发展的新起点,四川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强企业创新能力,锐意进取,奋力推进西部科技创新高地建设。
《科技日报》(2012-11-07 八版)
相关阅读
- • 两篇Nature发布癌症重大突破:世界首创减少癌细胞转移的新方法 2023-08-04
- • 科技新篇章,共同聚焦2023宽禁带半导体先进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 2023-07-25
- • 纳米孔测序仪:小小“身躯”却是高精尖技术的“集大成者”——访齐碳科技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白净卫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2023-07-11
- • 906项 2023年度河北省科学技术奖受理项目公示 2023-07-05
暂无评论
- 网友评论:
- 已有0条评论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益择网”或“益择网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益择网,转载或摘编请必须注明益择网, http://www.51select.com/ ,用作其他用途请务必联系本网 。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或会员自行上传的资料,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或会员自行上传的资料,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