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三号实现我国航天领域“七大创新”
2013-12-17 11:48:10吴志坚说,嫦娥三号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全面实现,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这次任务在动力下降、两器分离、月地间遥操作、月面生存、测控通信等方面,突破了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实现了我国航天领域的“七大创新”:首次实现我国航天器在地外天体软着陆;首次实现我国航天器在地外天体巡视勘察;首次实现对月面探测器的遥操作;首次研制我国大型深空站,初步建成深空测控通信网;首次在月面开展多种形式的科学探测;首次实现探测器在极端温度环境下的月面生存;研制建设了一系列高水平特种试验设施,创新形成了一系列先进试验方法。
吴志坚介绍说,嫦娥三号着陆器设计寿命1年,巡视器设计寿命3个月。目前嫦娥三号已经开始着陆器的就位探测和巡视器的自动巡视勘察,科学探测任务陆续展开。后续还将面临120摄氏度至零下180摄氏度极端温度环境下的月面生存考验。“我们期待嫦娥三号能够传回尽可能多的数据,进一步丰富人类对月球的认知”。
同时他透露,嫦娥三号任务成功后,工程技术人员正在对嫦娥四号进行适应性改造,对它的工程和科学目标进行优化,使它能够为嫦娥五号的任务验证部分关键技术。探月工程三期的主要目标是实现无人自动采样返回,任务难度更大,要突破的关键技术很多,包括月面的起飞技术、月面采样封装技术、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技术及返回地球时高速再入返回技术,这都是我国以前没做过的。这一任务将由嫦娥五号和嫦娥六号来执行。目前嫦娥五号研制进展顺利,预计于2017年前后完成研制并择机发射。
吴志坚表示,实施探月工程是遵循我国和平利用太空的一贯宗旨,在具备开展航天活动基本的物质条件、技术条件及经济许可的条件下所做出的选择。其目的是要从科学的角度了解月球,同时发展我国航天技术,带动相关的高新技术的发展。探月工程在航天工程技术方面要逐步突破环绕月球探测技术、月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技术、自动采样返回技术。通过这些技术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探月科学和工程体系,为未来开展深空探测逐步积累技术基础。另外,探月工程所带来的高新技术的发展是多方面的,比如大推力运载火箭技术、深空探测和通信技术、遥科学技术、光电技术、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以及新材料、新能源技术等。这些技术对于我们国家社会发展、科技进步都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他说,中国政府把发展航天事业作为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坚持为和平目的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中国探月工程是一项和平利用太空的科技工程,也是一个开放的工程。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与俄罗斯、欧空局等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展了合作。中国将本着“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共同发展”的原则,与国际同行开展更加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和平利用外层空间,造福全人类。
相关阅读
- • 两篇Nature发布癌症重大突破:世界首创减少癌细胞转移的新方法 2023-08-04
- • 科技新篇章,共同聚焦2023宽禁带半导体先进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 2023-07-25
- • 纳米孔测序仪:小小“身躯”却是高精尖技术的“集大成者”——访齐碳科技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白净卫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2023-07-11
- • 906项 2023年度河北省科学技术奖受理项目公示 2023-07-05
暂无评论
- 网友评论:
- 已有0条评论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益择网”或“益择网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益择网,转载或摘编请必须注明益择网, http://www.51select.com/ ,用作其他用途请务必联系本网 。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或会员自行上传的资料,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或会员自行上传的资料,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