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分析仪
2013-06-20 10:45:52 益择发布尿液分析仪
尿液检查是各级医院对病人进行的常规检查项目。尿液分析仪是用来检查人的尿液中某些化学成分的含量的仪器。这些成分包括葡萄糖、蛋白质pH值、潜血、酮体、亚硝酸盐、胆红素、尿胆素原、红血球、白血球等。
在正常人的尿液中,以上生理指标都有一定的含量范围。在人体发生病变后,会引起尿液中的上述成份跟着发生变化。例如,尿液中的葡萄糖呈阳性,可能是糖尿病、结石性糖病或分泌系统疾病的表现。尿胆素原过多则可能患有肝脏疾病、发热症或溶血黄胆病。潜血过多则可能患有肾炎、肾功能疾病、膀胱炎症或妊娠
中毒症等疾病。医生根据仪器所测出的尿液中各种成份的含量,可以更快、更准确地对病人的疾病做出判断。
尿液分析仪可分为湿式和干式化学系统两大类。湿式系统实际上是机械化后的试管法,属于分立式生化分析仪的一种。干式系统则主要着眼于自动评定试纸法的测定结果。按自动化程度来分,尿液分析仪可分为半自动与全自动两种类型。根据检查项目的不同,干式尿液分析仪又可分为尿4项、尿5项、尿7项~尿12项等多种。目前,广泛使用的尿液分析仪,测试项目以8项和10项居多。
干式尿液分析仪因其结构简单,应用更为普遍。本节只对干式尿液分析仪进行介绍。
干式尿液分析仪的工作原理及结构
一、干式尿液分析仪的测试原理
(一)尿液分析仪的试剂条(带)
干式尿液分析可能是受 pH 试剂条测量原理的启发而发展起来的。先有各单项试剂条,再有多项试剂条。早期的分析只是用人眼进行观察。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及检验准确度的需要,才用尿液分析仪代替人眼进行侧试。
干式尿液分析以滤纸为载体,将各种试剂成分浸渍后干燥,作为试剂层,再在其表面覆盖一层纤维素膜,作为反射层。试剂条浸入尿液后,与试剂发生反应,产生颜色变化。图 1-1-1 为某公司试剂条的结构示意图。
- 网友评论:
- 已有0条评论